台灣人的購屋觀念多半是「有土斯有財」,但這幾年來地上權開發案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,包括建築業界與金控壽險集團也都來搶食,市場上的消費者也逐漸可接受沒有土地所有權的房子,而地上權始祖代表建物是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的華航大樓,另外還有北市百世大樓、世貿中心、晶華酒店、SOGO百貨等亦是地上權建物。究竟地上權有何特殊之處呢?

Q1:地上權定義為何?
簡單解釋就是將土地的權利讓給他人來使用,另外地上權在法令上賦予的土地權利是僅次於所有權,可自由收益、可轉讓與設定。
Q2:地上權相關細項?
現行國內採地上權開發的建物,仍以公有地較具有指標與市場性,按政府標售地上權的土地,其標價約市價的5~7成之間,期限以往統一訂為50年,之後彈性拉長至70年。另外,90年代起有多數公有土地係朝地上權釋出土地,且只租不賣,部分採BOT模式,地點多在精華商圈供商用不動產使用,諸如星級飯店、百貨商場、辦公大樓等,僅少數為住家產品。
Q3:地上權建物吸引人之處?
一般民眾選擇地上權物件,主要是一般地上權建物(有建物所有權)的價格約是正常房地屋5~7折價格,平均單價相對便宜,吸引力十足,消費者可用便宜價格,就入住台北市精華區。
Q4:欲購買地上權建物可辦理銀行貸款嗎?
答:地上權房屋只有使用權而無土地所有權,銀行會考慮有天要處分時難度高,所以在鑑價時會非常謹慎,貸款成數約5成,非常低。
Q5:購買地上權後,未來要考慮哪些?
便宜價格購入地上權建物,但隸屬房屋持有稅的「地價稅」與「房屋稅」一樣要繳納,且「房屋稅」年年調整,這筆費用可別漏算囉!另外,建議預先為地上權到期做打算,屆時若經濟能力許可,因優先購買權或續住權,就較無後顧之憂,但若經濟能力下降,則需要先考慮好之後該何去何從。
【資料來源:YAHOO!奇摩 房地產新聞】
|